第264章 刺客
第264章刺客
福威镖局在西门大街上,离光禄坊面食店,也就三条街,一座桥的距离。
张玉与赵长风两人分手后,戴上笠帽,径直朝西边走去。
他还担着‘客卿’的名头,享受‘副总镖头’的待遇,每日照常去镖局应卯。
离开进贤街后,繁华逐渐抛在身后,前面有条穿城而过的白马河,间架三座拱桥,两岸都是白墙青瓦的民房,水边种着几行柳树,一只黄翠鸟落在枝头。
“葫芦,冰葫芦。”
“卖葫芦嘞!”
老者举着冰葫芦垛儿,从当间那座金昌桥下来,停在柳树前,口音带着浓厚的闽南官话,外地人很难听懂,但好在看得懂。
“老伯,这冰葫芦怎么卖”
“五文。”
老者脸色苍黄,咧嘴笑起来,露出缺了半截的门牙,他担心年轻客人听不懂,又伸出五根手指,比划了一下,很想做成这桩生意。
张玉数出二十枚铜子,换了四串冰葫芦。
野果用竹签串起来,蘸上稀,遇风迅速变硬,味道酸爽甜甜,还带着原本的果香,很受孩提的喜爱,只是这么爱吃甜食的成年男子,倒是挺少见的。
“老伯是本地口音,葫芦没毒,看来不是他。”
张玉站在河边柳荫下,咬下一颗葫芦,双目阴沉,看向老伯消失在街头的背影,心中还是隐隐不安,这路走来总觉得有眼睛在盯着自己,却怎么也找不出目标。
“算了,先回镖局再说。”
张玉登上金昌桥,在拱桥最高处,略微驻足,远处河面上停泊着一艘闽地常见的那种乌蓬江船,桥另一头便是河西,福州府老一辈的人,不说城东城西,而习惯称河东河西。
河东富庶繁华。
河西荒冷稀疏。
从金昌桥下来,河西这边人烟稀少,柳树却格外繁茂。
“嗖!”
张玉正从桥头那棵柳树前经过,却看见了极为诡异的一幕。
仿佛是柳树中,忽然长出一柄狭长寒刃,向着路过者咽喉处,抹了过去。
“终于出现了!”
张玉心中却松了口气。
那柄刀凭空出现时,离张玉只有三尺远的距离,来势颇为凶猛。
寻常江湖高手,若是轻身功夫有短板的,反应稍慢半拍,还真躲不开这一刀。
故而在江湖上,每隔些年都会传出这样的新闻。
某地武林的老英雄,年轻时如何如何了得,拎着长刀,从朱雀街砍到玄武门都不眨眼的货色,上了年纪后,或是在茅厕马桶上,或是在青楼床上,嘎在无名之辈的刺客手里。
盖因反应力、速度下降的缘故。
“嗖!”
张玉早有防备,加上修炼的飞云神功,施展‘追云逐电’,向后撤了两步,躲开奔向咽喉那柄薄如蝉翼的寒刃,却还是险之又险。
“死!”
张玉看向从眼前晃过的寒芒,离自己咽喉只有五寸,心中不免惊骇,下意识升起了一股怒气,双指夹着冰葫的那根竹签子,刺向那棵近在咫尺的柳树。
“噗!”
“噗噗!”张玉接连刺了三下。
柳树溅起一抹血。
那名隐藏得极好的刺客,松开寒刃,一头栽倒在地,
鲜血顺着喉管,流了满地。
张玉定睛看去,此人穿着身棕灰色外袍,与树皮颜色混为一体,脸、脖子、手臂,所有裸露部分,都化了妆,方才整个人站在树下,贴着树身,几乎就像高明的变色龙一样,教人难以分辨。
“这可不像中原的藏身术,你是东瀛人”
那名刺客至死也没想明白,对手为何能迅速找到自己的要害所在,没给自己刺出第二剑的机会,引以为豪的隐身术,都好像失灵了……
张玉见对方瞳孔逐渐扩散,便知自己方才情急之下的狠手,立竿见影,眼见刺客是活不成了。
“该死!早知道,就留个活口了。”
“之前还夸赵长风,探查工作做得好,看来这伙势力才是能耐不俗啊,我进入福州府不过短短三日,竟然就叫对方盯上了,还布置了一场不算业余的刺杀活动。”
他环顾四周,见无人注意到这边,便把刺客尸体转移到石拱桥下方蒿草丛中,摸索了一番,只找到两瓶伤药,七八两碎银,还有一块令牌。
“雾隐”
铁制令牌,入手微沉,上面用汉文写了‘雾隐’两字,背后浮雕,刻着海舟、太阳、扶桑巨木。
“果然是东瀛人!”
雾隐是侵袭大明的诸多海寇中,实力最大的一支。
船主雾隐雷藏,据传是东瀛第一高手,因为不满扶桑下发锁国令,与在朝公士生隙,又不愿接受各地国主的招揽,才跑到明国沿海群岛上当海寇,拉起了一批船,时常上岸劫掠明国。
“看来东瀛人也盯上了福威镖局,莫非他们所求,也是辟邪剑法”
张玉收起那块铁制令牌,将灰袍刺客的尸体一脚踹入河中。
离这座金昌桥,约莫三四里的河面上,静静地停泊了一艘乌蓬江船,船头站着一个人,头戴竹斗笠,身上披着蓑衣,脚踏木屐,显然不是中原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