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4章时代
在这部电影里,无衣扮演的是一个酒鬼,也算是其中一个主角。时代背景是大动乱的前面几十年,电影几乎是真实还原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。 没有人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,没有一个明显的故事链,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,只是一些人的生活碎片的组合。 导演从不和他们说要怎么演,怀着什么样的故事演,只给了他们很多那个时代的背景资料,和当时拍的很多纪录片,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真实地演出当时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。 那个时代无衣是熟悉的,就是路无衣死后的那几十年。 那些年他为了查清楚依依的事情,虽然年纪不大,还在学校读书,却也比较熟悉网上的那些事,那些人的看法和精神状态。但即使是这样,他也不知道如何演出来。就像你了解小时候的自己,也许还能说出几件蠢事,但你再演不出那个蠢样了。哪怕不是小时候,就是过去某个时间段内的自己,一般人也很难再完美还原。时过境迁,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股心气。 要还原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面貌已经很难,要扮演那个年代的一个酒鬼就更难了。 无衣的角色就是如此。 没有任何铺垫和交待,他一出场就是个酒鬼,至于为什么变成这样,就全靠演员自己和观众自己想象了。 在这部电影里,他没有过去,没有未来,只有当下生活的几个片段,和其他几个人有些交集,但也不是那种可以影响生命轨迹的交集,其他人于他而言,都只是过客,只是旅游途中偶尔瞥见的一两处风景,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。 从头到尾这个酒鬼都是独自一人,他没有亲人,没有朋友,世上发生的一切都好像与他无关,旁边人的呐喊与喧嚣似乎都被他屏蔽,在他的一方小天地里,只有他自己和他的酒。 看完剧本所有人都会知道,这个酒鬼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,哪怕他在剧中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,人们称呼他也就是那个老酒鬼而已。 所有的故事似乎都与他有关,但你细究下去,又都和他无关,他所关心的,在意的,只有他怀里的酒。 在那个年代,无衣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。那时候的他一心想成为一名音乐家,想谱写出脑海中的那些旋律,但他的爸爸不允许,那个时代不允许,他自己也没能坚持到底,最后选择了结束一切作为逃避。 那时候的他怎么会看到社会的整个状态。现在看了很多导演推荐的纪录片和相关资料,他才渐渐更加全面地了解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。 他曾以为那是个朝气蓬勃的时代,现在却发现其实那时候已经有大动乱前夕的征兆。一部分悲观透顶,自怨自艾地生活着,还有一部分人则充斥着愤怒和不满的情绪,他们急切地想要改变这个世界,却又发现自己无能为力,只能在可能的地方发泄着自己的怒火。 而当时的人们之所以如此,也是因为大环境如此,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,人口增多,就业压力增大,世界科技不断变化,生活方式不断变化,每个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可人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却没有普遍提高,各种慢性疾病折磨着人们越来越想逃离生活。 无衣认为曾经的爸爸就是那类悲观的人,虽然后来证明他们的悲观是正确的方向,却又不得不让人怀疑,正是大多数人的悲观预期导致了最后那样悲剧的后果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 可那样的爸爸,那样颓废地生活了十几年的爸爸,却在他最后的升学报名时,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,也许当时他是想做最后一搏,最后再选择相信一次。可是爸爸最后这点希望,却被他无情地亲手毁灭了,他毁了自己的未来,也毁了爸爸生存的希望。 随着了解的深入,无衣也渐渐想起更多往事,但不是关于当时的社会现象,而只是他和爸爸的故事。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,那时候的他居然有着那样单纯的梦想,那样执着的勇气,可以那样义无反顾,哪怕前方没有一点光亮,他也能在心中为自己燃起一丝火苗。 想起得越多,他越不理解当初的自己为何那般倔强,那般任性,又那么天真。要知道那时候的他可是已经经历三世为人,他应该早已熟知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,应该像现在的自己一样,冷静理智,不浪费多余的感情在其他事情上。现在的他早已不知道真正的恨和怨是什么样子,就像思淼那样对待他,他却也恨不起来。就像明赫那样欺骗他,他也怨不了多久。当然现在的他也不知道爱是什么样,不知道梦想是什么样。 自己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这样的呢,大概就是从那次自杀之后吧。那之后他学会了逃避一切他不喜欢不擅长的东西,那就是结束当前的生命,直接换一种活法。 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这将为以后埋下多大的祸根,他只想着先解决眼前的麻烦。 现在的他要怎么努力,才能变回曾经的自己呢? 不,不可能了,他在心底告诉自己。一切都回不去了,对于一切已知的东西,他永远不可能假装不知道。如果他选择自我欺骗,那不过是陷得更深罢了。 酒鬼他演得出,但那样的酒鬼,他演不了。 在他一次次自我否定,自我怀疑之后,他的表演也得到了导演的反复批评。 奇怪,在他只想着演一个酒鬼时,他还能表现自如。但一旦回到过去,回到那个年代,他的思绪就免不了受到过去的影响,想起曾经那些事,哪怕他已经在心里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