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
r> 周显王默然良久,最后看了眼懵懵懂懂的孙子,叹息道:“大父只希望,延儿你不要经历这些。但愿姬周王室能在这片土地上,多存在一天。” 时至今日,姬延才明白大父显王那日的话,历代周天子怎么会不知道一直分封下去,会导致周王室权力衰微。 当初武王分封,一方面是出于安抚功的目的。周能灭商姬姓宗室和异姓功臣都出了很大的力,功劳苦劳俱在,若不分赏恐怕难以安稳吞下灭商的果实,土地无疑是最好的赏赐品。 而另一方面,则是因为仅靠着周王室,无法管理偌大的土地。并且在周的四面八方,还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外部威胁存在。由其他诸侯代为管理,不失为一种治理稳定手段。 所以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,分封不仅是必行之事,也是最好的选择。 当然在分封之初,就有周臣看到了分封会产生的后果。 周公旦不辞辛苦制定周礼的目的,就是为了稳固分封的成果。他希望全天下遵循礼乐制度,稳定社会持续,诸侯都奉周天子为尊,好让周王室一直延续下去。 只可惜,礼法压制不住野心,再完备的周礼,在权力欲望面前都会被摈弃,最终礼崩乐坏,诸侯并起,天下大乱,九州之内掀起一场场残酷的吞并战争。 一定程度上,周公旦最初的想法失败了。 即位之初,年轻的周天子姬延不是没有想过重振成周,只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,让他彻底明白大父和父亲当初经历的困难。 如今的周王室要兵没兵,要钱没钱,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连土地面积都不比上隔壁秦国的一个郡,是半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。 更别提,周围的诸侯还要时不时路过一下成周问鼎轻重,吓唬吓唬他这个周天子。 而今日出现的天幕,更是令姬延几欲崩溃。 此刻的他,仿佛是一个四肢残废,行将就木的老人,知晓他和周王室的结局,却无能无力。 世上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吗? 就在这时,太师颜率突然深夜求见。 太师颜率是周王室的三朝元老,为三代周王鞠躬尽瘁,而颜率最出名的经历,莫过于以一己之力保住了九鼎。 在上一任的周慎靓王时期,秦惠王兴兵于周欲取九鼎。危急关头,太师颜率主动站了出来,献出了一计。 颜率先是秘密入齐见齐宣王,暗示齐宣王若出手救周,周王愿意将九鼎献给齐宣王。 齐宣王想着救周不仅能得一个好名声,而且还能将九鼎名正言顺地带回来,何乐而不为。 于是齐宣王大手一挥,让陈臣思领兵五万前去救周。秦惠王不愿意因九鼎与齐国产生冲突损兵折将,于是下令撤军。 还没等周慎靓王松口气,到了成周的齐将陈臣思,开口就问他要九鼎。 周慎靓王心里自然不肯,当初颜率入齐说给齐宣王的话,只是迫使齐国出兵相助的权宜之计罢了。 但兵临城下,周慎靓王又不好直接反悔,对陈臣思说我不想给了,传出去实在丢脸。 这一次还是颜率出面解决的问题,颜率假意告知齐宣王,周王会履行承诺,并状若关心地询问齐宣王:“成周和齐国并不接壤,齐王可想好这运九鼎要借哪国的道,以及要用什么方式运送?九鼎不同于凡物,需谨慎行事。” 然而齐宣王绞尽脑汁想出的各种方案,都被颜率一一否决,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方案里的各种不稳定因素。 颜率的话,弄得齐宣王心头烦躁又无法反驳,一时间也没了主意。最后齐宣王迫于现实的种种考量,只能放弃将九鼎带回齐国的想法。 靠着颜率的计谋和口舌,周王室得以保住九鼎。 “天子,可是因今日出现的天幕而烦恼?” 周王延点头苦笑:“岂止是烦恼。颜卿,予和周室就像知晓命数的垂死之人!” “臣知道天子心里的苦恼。但是依臣看来,天幕并非是凶兆,而是吉兆。” 周王延扭头发问:“何来吉?” 颜率道:“天幕告知秦王荡死后,由其弟公子稷继位为秦王,所以秦王荡绝不会向外透露天幕之事。” “如今天幕预知周的未来,天子应以此为警醒,振兴周室才是!” 周王延一脸无措:“振兴周室?予应当如何做,请太师指点。” “如今知晓天幕的仅有秦周,所以天子应与秦王合作,先稳住秦王。而且......” 颜率的声音低沉了些,“天幕最后曾说‘一周后再见’。‘再’者为多,而这个‘一周’应为某个固定的时期,周而复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