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五章命运相遇
见杨帆跪拜完以后,高阳公主轻声低语道:“郎君,长明灯塔最中间那盏灯便是皇后娘娘所立,每次母后出宫祈福,都要来到这寺院上香还愿。”
“母后常教导高阳,积善之家必有福报,诵经念佛可让人心平气和与人为善”
一边听着高阳公主的讲述, 杨帆抬头好奇的望向一层层如高楼一般井然有序排列的长明灯,长孙无垢供奉的那盏便位于佛塔绝对的c位。
灯塔呈莲花瓣形状,火焰烧得正旺,甚至发出淡淡的紫色光晕。
杨帆憋了憋嘴,心头忍不住在想,佛家不是说众生平等么
把当朝皇后所供奉的长明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 显然是有拍马屁之嫌。
虽然杨帆不信佛,但也听说长明灯的典故。
其实供奉长明灯分为两种, 一种为逝者供奉, 一种为施愿所立。
替亡者供奉的佛灯非常特殊,这种供佛灯有世间、出世间两种功德。
从世间角度讲,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,不会变成盲人。
纵然来生眼睛不太好、身体不健康,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、获得健康,还能发财、长智慧等等。
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,供灯能让逝者来世获得智慧的明灯,遣除无量众生的黑暗,亲睹诸佛菩萨的尊颜。
长孙无垢这种长明灯则是为自己托愿所立。
目的是为了可以长寿、可以健康、可以旺家运
在后世看来,其实也就是让人有一个心灵的寄托和诉说的对象,使人心态平和,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慰藉。
上香后,杨帆他们一行被带到了一处清净的佛殿。
里面盘坐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侣,此时两人身着大红袈裟, 正闭着眼睛诵经。
佛教讲究众生平等,所以佛教服装是没有等级的。
根据佛教的制度, 僧衣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,俗称为五衣,是打扫劳作时穿的;
二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,俗称七衣,是平时穿戴的;
三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,俗称祖衣,是礼服。
就是那個斜系的红色大衣,参加活动或见尊长时穿的。
三种衣都称为袈裟。
受了大戒的和尚,均可以穿这三种袈裟,不同时节法会,穿不一样的袈裟。
对于几位公主的到来,寺僧当然隆重对待。
当长乐公主她们坐下后,一老一少两个僧侣也停止了念诵。
这时杨帆才发现,老僧六七十岁左右,慈眉善目,胡须花白,面容干瘦,倒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。
老僧对着长乐公主几人唱了一句佛号,开口问道:“今日几位公主殿下前来寺院, 不知是请愿还是布施”
这时长乐公主开口道:“母后身体有佯, 所以今日特来请愿, 不知住持可否解惑”
刚刚带他们进来的僧侣在老僧耳边低语了几句,老僧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:“皇后娘娘母仪天下,广积善德,应该凤体无佯”
“况且,皇后娘娘供奉在寺中的长明灯不曾熄灭,应该乃是无病无灾之相”
长孙无垢神情疲惫,这是高阳公主早上亲眼见到的。
如今老僧却说长孙无垢无病无灾,高阳公主不由嘀咕:“从一盏长明灯怎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祸福”
“况且,年长日久,这几日又狂风骤雪,大雄宝殿的大门又敞开,长明灯难免被风吹灭,岂不是灯灭人消”
说起来,李唐皇室尊道教的比信佛的多,也难怪高阳公主提出质疑。
那老僧微微一愣,干枯的脸庞皱成了菊花,接着吞吞吐吐地道“施主说得哪里话,这长明灯有我佛护祐,自是不会熄灭。”
高阳公主倒没有再反驳,毕竟今天只是来祈福而已。
杨帆怔怔看着老僧,从他的神情看出一些端倪。
想弄个明白,杨帆嘴角微微一挑,插话道“出家人不打诳语,大师此言当真”
那老僧一脸纠结,最后叹息一声,只见他双手合十说道“出家人不打妄语,皇后娘娘这盏长明灯一年之前差点湮灭,当时娘娘应该大病一场,不过,这一年多以来明灯盎然,娘娘凤体应该无碍。”
杨帆心里一紧,一年之前长孙无垢的长明灯差点熄灭
若按照原历史来说,长孙无垢确实是一年前病逝。
若不是自己把她救回来,这位皇后可能早就不在人间了。
难不成这长明灯真有占卜吉凶之能
也太玄幻了吧
老僧的话让长乐公主面露忧色,颤声问道“这可如何是好需要母后前来还愿么”
长孙无垢一年前的病长乐公主当然也听说过,据说当时宫里的太医,甚至孙思邈神医都束手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