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军备无小事
初步搞定了从采矿到烧焦、炼钢的各个环节,把大冶铁山的产业整体升级了一个台阶后,沉树人总算是放下心来,今年也能安心过个好年了。 后续的日常基础科研,他可以慢慢交给宋应星等人去操心,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。 作为一方大老,他也就是在科研立项起步阶段,才不得不亲自扶上马送一程。将来以他的日理万机,最多就是点拨一下大方向。 哪怕是对宋应星的任用,沉树人也是想把他慢慢往科研管理上转,毕竟都一把年纪,五十七岁了,哪有那么多精力亲自在一线搞科研。 不过,最初这一年半载,却是必须历练的——在深入接触后,沉树人也发现宋应星在动手实践方面,并没有后世传说的那么神。 说到底,宋应星如今只是理论知识丰富,但科研实践经验很欠缺。 这一点,其实宋应星自己在《天工开物》序里也写了:“伤哉贫也!欲购奇考证,而乏洛下之资;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,而缺陈思之馆;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,而写之岂有当哉?” 这段话翻译一下,就是说宋应星原本也想过买一点他书里描写的机器来实物研究,可惜没钱。 想找实际从事这些行业的匠人复制逆向机器,但是又没这个场地、材料。 自己写书从头到尾都是“无实物写作”,当然就只剩空对空的纯理论了。 说到底就是穷害的,“伤哉贫也”。 现在沉树人有钱,还愿意出钱,能帮他把序言里想实物验证而没钱验证的东西,统统梳理一遍,宋应星当然要如饥似渴亲临一线了。 等在一线干个一两年,把实践经验的短板补上,原先想做没钱做的实验都做完了,理论充分结合实际,再让宋应星转回科研统筹和管理,这才是最善的用人之道。 …… 倏忽又是两天过去,距离过年也就只剩七八天了。 临近年关,沉树人肯定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处理。 而且他之前让郑成功封锁大别山区的水运物资补给路线,以迫降蔺养成。如今冬天最冷的时间也快过去了,沉树人还得回南京一趟,全局统筹收网。 顺便攀攀官场关系交情,把立功后的升迁运作一下,再跟如今已在南京户部做侍郎的父亲通谋一下。 所以,这天他也是最后一趟来到大冶县里、最近才新设的“兵仗窑冶研究院”。 跟宋应星交接一下,谈谈对后续技术的一些展望,也顺便给科研人员们安排点年后的任务。 过完年后,沉树人不会马上回武昌,所以先把该立项的事情提前交代了,免得人闲下来。 宋应星这几天心情也不错,他和侄儿宋明德,还有原本黄州兵仗局的匠人头目周铁胆,最近在忙着用新高炉焦炭冶炼出来的钢铁、按现有红夷大炮的形制,重新铸一门样品。 要是最终确认没有瑕疵,以后造炮的成本也会低很多,而且大明就可以永远告别铜铸炮了——至少沉家军是绝对可以永远告别铜铸炮。 看到沉道台又来晃悠了,他还以为是检查铸炮进度的,连忙拿了一堆材料,准备介绍。 谁知沉树人却是不着急,和颜悦色地说:“慢工出细活,咱不急,反正还七八天就过年了,你们弄不完,拖到元宵之后再慢慢搞就是了。 这次来,是因为最近几天,我又琢磨了几个项目,趁着我不在,先交代了。宋老您也评估一下,看看其中哪几项可行,要是做不到的,就先搁置,延后,挑容易的先上。” 宋应星听了这话,也恢复了严肃的神色,旁边给沉树人斟茶的宋明德,也连忙放下茶杯,回身把书房的门关上。 这间书房比较大,中间有适合绘图的长条大桌,周围一圈椅子,也是最近几天新布置好的。 沉树人觉得搞研发需要平等、群策群力、解放思想,有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。所以开会也得坐在一起讨论,不能搞尊卑有序那一套。 这不是沉树人矫情,而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——后世哪怕专横如贝利亚,典型的情报机构特务头子,在被史泰林要求督造原子弹的时候,他也知道得收起克格勃那一套,给科学家以尊重,他知道脑力创意靠高压逼迫是逼不出来的。 沉树人刚要求这么布置研发会议室的时候,宋应星还觉得别扭,但用了几天之后,就体会到好处了。 至少巨幅的图纸摊在上面指点江山讲解,非常便捷,不用跟原来每人一个小几桉时那样,七手八脚地传阅,大家就事论事的沟通效率也提升了不少。 新会议室第一天使用的时候,宋应星毕竟还有文官架子,让他跟一个识字不多的老铁匠围坐在同一张桌上讨论事情,他还觉得有些斯文扫地。但两天之后,这种别扭也就克服了。 原先的开会哪能算开放式讨论啊,最多只能算汇报,满满的官僚注意。 此时此刻,宋明德正要去关门保密,沉树人就很随和地说: “别忙,你先把周铁胆也喊来,这事儿咱得理论结合实际,以后论证项目是否能拨款立项,都得设计和匠人都到场,双方各抒己见。” 宋明德闻言也是一愣,但很快就接受了,出门去隔壁把周铁胆也找来。 四人围坐在会议桌前,沉树人这才掏出一张清单,让几人仔细梳理。 “我是这么想的,冶金和用新材料彷造旧款式铸炮的活儿,最多到正月下旬,都能结掉了吧?过年照常给半个月休沐,一直到元宵节。 这两个事儿结了之后,我想趁机用新的钢材,看看能不能设计一些新式的火铳。我军至今装备的所有火铳,本体都跟红夷人如今的鸟铳、斑鸠铳没有区别,只是加了套箍式刺刀、改良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