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
“辕门立奇士,淮水秋风生。君侯既即世,麾下相欹倾。”————————【韦道安】 陈登一副意料之中的神情,早在当初孔融与郑玄打算西入朝廷、途径徐州的时候,彼等便与陶谦、还有寄寓此地的陈纪等人初步商议了一番。都认为刘备弘雅有信义,上显忠义,下除凶害,能行桓、文之事。 当时陶谦尚且康健,他们也只把刘备当做徐州的屏障,可随着后续局势的发展与观察,本来根基浅薄的刘备,在徐州豪强的眼中居然已经深孚人望了,甚至比任何人都适合做徐州之主。 让刘备在陶谦身后接任徐州,是个让徐州各方豪强都满意的结果,哪怕是陶谦本人,也相信刘备跟曹操、袁术比起来,会更好的在各方面照顾他的两个儿子。 未过几日,陶谦召来州中从事、别驾,以国都遥远、路上不静为由,打算将州牧之位让与沛相刘备,又拜陈登为治中从事,率州人赴沛国迎接刘备。待做完这一系列决定之后,陶谦叫来陶商兄弟,当着名士陈纪、陈珪的面,执起陶商二人的手说道:“刘玄德当不负尔曹!” 老态龙钟的陈纪坐在一旁,好似老僧入定,身子动也不动一下,像是置身事外、与此事无关。 比陈纪年轻不了多少的陈珪却是眉头一抖,睁开一双浑浊的眼睛,诚挚的盯视着陶谦,在旁紧接着表态说道:“刘备宽仁有度,使君深知其人,当无虑矣!” 话音刚落,徐州牧陶谦便眯着眼看向两人,喉咙像是含着口痰似得‘嗬、嗬’笑了两声,然后溘然长逝。 陶谦病逝后,早有筹备的陈登立即请素有威望的陈纪、自己的父亲陈珪、还有东海相刘馗暂时共同主持大局,并留下自己的屯田兵驻守城中,以防生变。 随后,他便带着州中从事、别驾等人,在彭城相汲廉与驻守彭城的典农都尉麋芳的支持下,很快赶到沛县时,要求接沛相刘备入徐州。 众人来到沛县的时候,刘备早已从陈群口中获悉此事,一脸悲戚的在城外接到了陈登等一行人。 当刘备延请众人进入府邸后,众人先是遥祭、哭泣了陶谦一番,刘备双目垂泪,当着徐州众人哭嚎不断,哀恸万分。例行公事的众人本来只有三分悲戚,见状都被刘备的情绪所感染,一个个倒是真的随之大哭了一场。 “自来徐州,使君便以精兵四千授我,又屡屡拨付辎重钱粮。使君待我不薄,而我却寸功未报,最后竟连亲临治丧都不可得!”刘备念起陶谦对他的好来,慨然流涕,道:“是我刘备失信失义于人呐!” 陈登好不容易劝住众人,又扶刘备坐于正席,等稳定了情绪,这才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如今天降沴戾,祸及鄙州;陶公病殁,生民无主。而朝廷远在关中,一时莫及,又唯恐有奸贼趁隙而入,害我百姓,故而想请府君暂临徐州州事。” 刘备当即从座席上弹了起来,连声说道:“备何等德薄之人,岂能受此大任……不可、不可!” 说罢,他便往后室逃也似的走去。 陈登也跟着站了起来,一个人跟了过去,追在刘备身后说道:“如今朝廷衰弱、退居一隅,关东兵祸连结,徐州殷富,户口百万,虽屡遭战祸,今仍可为府君聚合步骑十万。府君藉此为资,进可匡主济民,退可割地守境。大丈夫立功立业,当在今日,府君何故犹疑不定!” 刘备躲在西厢庑廊之下,听得面红心跳,只觉得胸膛里一颗心正比任何时候都要砰然作响,心里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。只不过,刘备也心知徐州局势动荡、遭四方窥探,但凭他手下万余兵马,要想吃下整个徐州,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就算是有陈登、麋芳等本地豪强帮他立足,他又能站稳多久呢?而作为交换,在事后,自己手上又能剩下多少权力呢? 越是这么权衡利弊,他心里便越是逐渐冷静了下来,直到听陈登说完以后,他更不敢随便应这个话了。 在陈登的追问下,刘备支支吾吾的扭过头去,跑到庭间的一棵大树底下,把两手背在身后,衣袖一甩,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:“我乃大汉臣子,又为助陶公退敌而来,岂能无端僭夺徐州为己物?若如此作为,天下人必道我不忠不义,你休得再提!” 陈登不依不饶的说道:“方今有贼寇纵横于境,百姓黎庶不敢安于生计,各地郡国不敢轻释兵甲,若无刘府君这般知兵爱民、忠戴社稷之人,又有何人,能使此方百姓知其有所依归?知其仍为汉室之民?” 刘备这时转过身来,皱着眉推脱说道:“后将军袁公路近在寿春,此君四世五公,名着天下,海内所归;麾下又有兵马十万,良将贤臣无数,陈君何不将徐州托付与他?” 袁术与陈珪俱为公族子孙,少共交游,曾经关系匪浅。即便出过陈瑀拒迎袁术,遭袁术遣兵驱逐,并扣留陈琮、陈应等事,但两家的关系也不是不可修复与缓和,何况还有徐州这么大的利益在前。 陈登知道刘备这是在试探他的态度,当即嗤笑一声,不屑的说道:“袁公路骄矜纵恣,非治乱之主、亦非忧国忘家者。此人如今虽窃据淮南,看似强盛,实不过冢中枯骨而已,府君不足将其介意于怀!” 刘备仍有些犹豫,尚切把握不住陈登这番话的有几分真假。虽然他与陈登彼此欣赏各自的壮志豪气,但在这个关键性的事情上,还是得抛开主观因素,审慎的考虑一番。 陈登言尽于此,也知道刘备心中的顾虑,倒也不急。以他对刘备的了解,此人虽为刘氏贵胄,但出身实在太低,要想在这世道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