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院
姜珠对架子上摆得各种新衣裳爱不释手,很想买两件,姜琬办完自己的事,这会儿已经是兴致寥寥,为了让姜珠及早回家,索性大方出手,把姜珠极喜欢的两件买了下来送给她,自然也没忘记给姜璎挑一条颜色淡雅的披帛。 这一下皆大欢喜,姜珠在回去的路上只顾着喜滋滋,之后更是拿着衣裳就钻进了藏月阁。 梨雪在京城里见过太多富贵人家,自个儿的眼界亦是不低,见到姜珠如此,心中多多少少有点瞧不上,说话中难免带出来些情绪。 “珠二姑娘说话做事都有些小家子气,这样的人碰到些小恩小惠怕是就要反水,姑娘要与她合作,可得想好了。” “小家子气。”姜琬忍不住笑,“什么才叫大家之风?” “奴婢觉着,眼界总得高些吧?珠二姑娘别的不说,眼界实在太低了,之前贪姑娘的首饰,现在出门也一个铜板不使,全占姑娘的便宜。” 姜琬想了想,“我倒是有点不同的看法,你也听听——眼界的高低本来就极难划定,你在京城呆过,你觉得京城就是你的眼界,孰知京城里那么多权贵,人家的眼界都是纷争倾轧,他们眼里的京城和你又不一样了。” “奴婢只是个丫鬟,当然不能同贵人们比。” “可是所谓的贵人们也从来不知道一个丫鬟要学会什么,更不知道丫鬟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,这方面的眼界他们可就不如你了。” 梨雪发愣,“这事儿还能这么说?” “不过是一点想法,对与不对我不知道。于我而言每个人眼界只是不同,没什么高低之分。何况,”说到这里,姜琬很小声说,“眼见也不一定为实。你细想想,姜珠今天选的这两身衣裳与她身量并不相符,且颜色也与她平日里的喜好大相径庭。” 梨雪好奇,“姑娘怎么知道珠二姑娘喜欢什么颜色?” “她都从我这拿了两次首饰了,当然能看出来。”姜琬无奈地弹了弹梨雪的额头,“你别只看表面,只管往深处寻思,究竟珠丫头为谁买的这衣裳。” 梨雪一经点拨就明白了,“是给她姨娘买……没想到珠二姑娘还挺有孝心的。” “所以为着这些孝心,咱们去书院拜师的时候,把她也带上吧。” 棠绣觉着这样多少有些轻信,但转念一想,姑娘最重亲情,姜珠如此做法想必触碰到了她心中什么柔软的地方,便不再开口相劝。 三日后,姜琬再一次借口买胭脂出门,实则出门后就打发走小厮和姜珠的两个丫鬟,赁了辆马车往凛山书院去。 凛山书院坐落在凛山山麓,旁边还有一湾湖泊,是个山明水秀之处,姜琬带着姜珠拾阶而上,却见大门紧锁,里面传来隐隐约约的读书声。 梨雪上前去拍门,不一会儿就出来个小童,大约是在这里呆久了的缘故,目光很是清明,只打量了一番便坦然道:“二位姑娘是来读女学的罢?” 姜琬恭谨有礼,“是,我这里已准备好名帖,还有一应束脩,还请小先生帮忙带给刘老先生。” 小童吃了一惊,“刘老先生?” 姜琬问:“有何不妥?” “没什么不妥,刘老先生学富五车,只是极少见女眷来后拜他为师。” 姜琬知道刘老先生严厉,闺秀们都敬而远之,莞尔一笑,“原来如此。”又从袖中拿出一块碎银,让梨雪递过去,“一点小小心意,还望小先生笑纳。” 书院确实是读书的地方,讲究个清高雅致,可再雅致人也要吃饭,也有过好日子的愿望,不然那么多人打破头都要进好书院考科考做官儿,又为了什么? 不出意料,小童一手接过银子,一手拿了姜琬之前备好的装束脩的红木箱子,掂量掂量,留了句“二位姑娘先在此地等候”,便转身进去。 大门再度阖上。 姜琬倒是挺有把握,因为红木箱子里除了名帖、上好的纸和墨,还有整整五十两纹银。一般来凛山书院拜师,都交五两至十两不等,就算刘老先生不那么想收她,瞧在银子的份上,多半也会见她一面。 果然过不多时,刚才那位小童又从门里探出来,这一次多添了几分热情,笑着道:“二位姑娘跟我进来吧,刘老先生此刻正好没有授课,可以见见二位。” 姜琬微微颔首,跨过门槛,这一步,她走得很认真。 姜珠也从没来过,忍不住打量四周,其实说起来凛山书院并不气势恢宏,甚至脚下踩的青石都已有了裂缝,处处显出老旧的气息,但越往里走,越能听见朗朗读书声,衬着周遭的环境,愈发让人肃然起敬。 姜珠忍不住往姜琬身边靠了靠,没人给她开蒙,她认得的字儿比姜琬还少,心里很有些害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