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糖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争霸三国,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> 第一八八章 兖州乱

第一八八章 兖州乱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州刺史对抗袁术,其实是同一个招数。

等曹操帅兵赶到泰山郡与济北国交界之地,才迎到了狼狈逃回的夏侯惇。此时的夏侯惇及其凄惨,身上数处带伤,带回的千把人,也几乎都是人人带伤,但却把曹氏宗族的家卷成功带到了曹操面前。

夏侯惇被曹操留下来守兖州,手下只有一万兵马,而且还分散各处,陈宫谋反之时,夏侯惇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。差一点就死在这次叛乱之中。

多亏他手下有一个部将韩浩,察觉了不对,带兵来救,才把夏侯惇抢了出来,并保着曹氏宗族之人,一路出逃,来泰山郡与曹操汇合。

此时除了曹操所在的泰山郡,其他郡国都已经落入了吕布、陈宫之手。而泰山郡之内,也已经有多个县城响应了陈宫,需要曹操首先平定,否则曹操的兵马就连根基之地都魅力。

此时曹操虽然兵马不少,但吕布却得到了兖州各郡官府和士人的支持,两人可谓是势均力敌。自此,两人为争夺兖州,就开始大打出手。

可以说,这次兖州的叛乱,是兖州士人的一次集体行动。曹操诛杀名士边让,其实只是这些兖州士人反对曹操的诱因之一,绝非全部。真正的核心原因,是曹操的武力扩张倾向,与兖州士人希望的和平稳定完全是背道而驰。

后世很多人说,魏蜀吴三国都在内部受到了世家大族的掣肘,都需要一面和这些世家大族相争斗,一面去与其他两国对抗。甚至因此,把世家大族看作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毒瘤。

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,但也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。魏蜀吴三国,都是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,各自统领区域武力征战的胜出者,三国的开国国主,一生之中几乎不是在征战,就是在征战的路上。

曹操一生东征西讨,几乎年年战事不断,击败其他诸侯,才奠定了曹魏的版图和根基。

刘备颠沛流离,四处征战了半生,最后才鸩占鹊巢,在益州立下根基。而刘备死后,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九伐中原,几乎就没有消停过。

孙吴的奠基者孙坚,真正的开国者孙策,虽然都寿命不长,却也几乎一直在四处征战,才能够给孙权留下一番基业。而即使孙十万领兵水平那么菜,瘾头却也依旧不小,多次进攻合肥。

《三国志》为什么叫志?就是因为这三国,并不是真正的中央政权,而是诸侯建立的地方政权,因此才与地方志一个待遇,被称为《三国志》。

如果抛开三国国主各自宣传的所谓大义,抽离具有感情色彩的描述。所谓的三国,不过是三个军阀为争夺天下进行的混战罢了,谁也不比谁更高尚。

而曹、刘、孙三家军阀的混战过程中,为了彼此对抗,几乎都到了不顾民生,穷兵黩武的程度。三家打来打去,争夺不过是那把椅子,看最后坐上这个椅子的,到底是哪一姓罢了。

三家军阀要争椅子,最苦的却是黔首百姓,不要说什么屠城之类的直接杀戮,仅仅是大量养兵,需要的钱粮税负,就逼的多少人家破人亡?百年乱世,人口减少八成,曹孙刘三家,哪家也别说自己高尚,全她妈是王八蛋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