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糖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明皇长孙:朱元璋求我称帝 > 第739章:朱元璋要扩充大明疆域

第739章:朱元璋要扩充大明疆域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定海舰的消息,很快就传到了皇宫里朱元璋的耳朵里。
朱英刚回宫的时候,朱元璋就已经在等着了。
自然朱英也是奔着到乾清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爷子。
“当真是造出来,下水了?”
朱元璋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许,虽然宦官已经把这个消息传过来,但朱元璋还是想听大孙亲自说。
朱英笑着点头道:“我就在旁边看着,下水了,蒸汽机也动起来了,并未借助风力,咱们大明的第一艘蒸汽铁甲船,是真的造出来了。”
“蒸汽铁甲船意义重大,哪怕是初启动,在没有风力的辅助下,也要远超其他快船,这和孙儿想的差不多。”
“孙儿给这第一艘船取了个名字,定海舰,寓意此舰一出,四海皆定之意。”
朱元璋闻言,大笑道:“好,好一个定海舰,这往后海面之上,咱这定海舰必然是最强。”
“既然造出来了第一艘,那后面的就容易多了,咱要给工部下一道谕旨,勒令今年年底之前,给咱先造个三百艘出来。”
朱英正在喝茶,听着这话,差点没喷出来。
三百艘,老爷子是真的敢想啊。
“怕是做不到。”朱英摇头道。
朱元璋眉头微皱:“怎的,不过是区区三百艘,连这也赶制不出来吗。”
大明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强的。
就现在而言,如果全力打造的情况下,一年造个数千艘船都不是多大的问题。
单单官府掌握的国营造船厂就有三十多个。
如今民间造船厂大大小小更是有数百之多。
在需要的时候,朱元璋完全可以直接对民间的造船厂进行征用,制造官船。
朱英解释道:“蒸汽铁甲船跟普通的船相差很大,虽说主体上都是用的木料,跟咱们福船的差不多,打造起来也快捷。”
“可蒸汽铁甲船主要关键之处在于蒸汽机,铁齿轮,螺旋桨,外铁皮装甲。”
“蒸汽机现在造起来倒是快捷了许多,科研司那边多带一些学徒,每月产个十来台不是问题,铁齿轮做好模具,也不会影响到生产。”
“唯独这螺旋桨,外铁皮装甲,就是个非常麻烦之事。”
“铁甲船所用之螺旋桨,只有手艺精湛的大师傅才能打造出来,百锻后还需长久的打磨,单单成型就需要半月,后还须进行打磨。”
“铁皮装虽简单些,但也是个耗时费力的功夫。”
“现在很多匠人都没有经营,除了京师造船厂外,其他船厂难以打造,需要他们到京师这边学习之后,才能开始。”
“即便是这样,孙儿估计年底能有个三四十艘,已经很不错了。”
朱元璋闻言,便明白了其中的难题。
随之点点头道:“大孙先前不是搞了个匠人学堂吗,趁着这功夫,多招些学子培养,学堂也多开设一些出来。”
“过个几年,这人多了起来,自然造起来就快了。”
“到时候造数千艘,把水师规模扩大些,咱大明的疆域,也该是要扩一扩了。”
听到说疆域问题。
朱英的眼神中透出光芒。
其实虽说现在的大明国力强盛,但却一直没有对外宣战扩充领土。
休养生息,未有借口是一方面。
另一方面就是领土的概念了。
在朱元璋,或者说如今这个时代,领土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,哪怕是边界的定义,也很是模糊,毕竟没有后世的科技手段,也不会有明确的边界线。
就现在的大明人看来,明朝幅员之广,远迈汉唐。
一个是人口上。
汉唐两个朝代,在人口巅峰时期,约莫是六千多万数。
而如今的大明,在洪武初年就有六千多万。
朱英入宫的这些年来,不断吸收流民,外民,包括对其他地区,譬如吐蕃,草原人口的移入,如今官方户籍册上,总计已然超过八千万之数。
二是关于疆域的定义上。
自周朝时,就有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的说法。
这就是在中原的君王认为,整个天下都属于天子的。
这里存在着夷夏的界线。
也就是说,在中原自古的皇帝看来,尤其是秦始皇。
认为这天下只有一个国家,一个王朝,那就是自己所统领的王朝。
其他的偏远地区,都属于不服教化的蛮夷。
对于疆域的定义,如果非要有个具体的说法,那就应该是中原文明圈子。
凡是受到中原文明教化的地方,都可以认为是王朝的疆域。
就如今大明的直接统治疆域,不足350万平方公里,可这只有朱英是如此认为。
实际上包括朱元璋,以及所有大臣,读书人在内,都不是这么认为。
比如乌斯藏都指挥司,就等于是管控了整个吐蕃,西域。
比如羁縻这些,都属于大明直接管辖。
再就是安南,占城,高丽,这些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地方,都是大明的疆域。
倭国亦是如此。
四海臣服,万国朝拜,就是这么个道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