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9 章 明末下6
评价这个陈寿六说:“此人,岂不伟欤?”
最终顾英贪污罪名坐实,被打入了大牢,而陈寿六也受到了朱元璋的重奖:“赐三十锭,免杂役,随行各赏衣两件。”
朱元璋非常欣赏陈寿六,作为第一起拿《大诰》来告状的榜样,朱元璋为了防止其他官员对陈寿六打击报复,还特意下圣旨:“敢有罗织罪名,害陈寿六者,诛其族。陈寿六若借朝廷之名义,行不法之事,地方官员无权决断,须押解入京审判。”】
朱棣想起了风风火火的洪武年间,脸上也浮现出笑意。
再想想现在这个充斥着浮华与奢靡的应天府,心里像拧了疙瘩一样不舒服。
迁都,必须迁都!
燕京才是他的应许之地!
【但是这种政策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呢?
且不说明朝初年,各级官员的俸禄都很少。
以正九品的官员为例,他们每月俸禄三石,万历年间才涨到五石五斗。这些钱仅仅只够吃饭的,若是加上迎来送往、延请幕僚则完全不够,这就很容易滋生腐败空间。即使朱元璋高举屠刀,规定贪污六十两就要剥皮萱草,大多数出身贫苦的官员也不得不在“家无余财”和“冒着生命危险贪污”中进行两难抉择。】
朱元璋面色有点沉重,天幕说的很有道理。
可给官员涨了俸禄,就会少一大笔钱去执行那些福利政策了啊?
要不还是涨点?
【就算没有俸禄这方面的问题,他们也不能接受被老百姓监督。
当官,那就是老爷,是士大夫这个阶级,士农工商,四民之首。被那些泥腿子监察,成何体统?!
当时他们不敢,因为朱元璋大权在握又不听他们忽悠。
没关系,太阳终究会下山的。】
朱棣在心里冷哼一声,这天幕说的一点不错,他爹薨逝后,这些人可不就来忽悠她大侄子了?
【朱元璋去世后,这《大诰》基本也就成了摆设,官员们基本都想要遗忘它的存在。
太阳落山了,再也没有农民顶着这本书去告御状了。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