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北宋的冗官
,虽有不少仁人志士看清楚了国家积弊所在,但总是徒劳无功,就是这个道理。
说回吕夷简的奏疏,在里面,他对冗官之事倒也没有避而不谈。
只是他却下意识的回避了关键的问题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冗官?
说到这儿,李放都忍不住了。
“哪怕我之前没怎么精研过历史,我也知道,你们北宋的恩荫实在太泛滥了。”
指着屏幕,李放都不免痛心疾首:“后来一查资料,给我都吓一跳,一个担任学士官职的人,二十年内,他的兄弟子孙竟然有二十多人能出任京官,这都是通过恩荫选上来的,简直不可思议!”
说实话,看到这个数据,李放都懵了。
他很难想象,这北宋都建立几十年了,一直维持这么庞大的公务员体系,是怎么还没亡国的。
北宋的官员福利是历代之最,这一点也不用说了。
背着这么重的包袱,还能扛到靖康,只能说那个时代的百姓确实坚韧。
“二十多人!”赵祯自己都不可置信。
李放说的问题是存在的,这他很清楚,只是他也想不到,一个人竟能恩荫出这么多官员来。
毕竟从来没人让他看过这些数据。
赵祯铁青着脸看着电脑屏幕:“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。”
可这还没完呢,李放继续说道:“还有你们的科举,一次录取人数过多,且对诗词歌赋过于看重了。后来你还下令,凡是殿试都不得黜落举子,进一步加剧了冗官。”
“啊?我怎会下令如此?”赵祯有些不可置信。
李放闻言还有些为难,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赵祯。
可能是一直以来,落榜生都有什么buff加成吧。
黄巢屡试不第,于是有了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。
明朝裁撤驿站,于是有了开了城门迎闯王,闯王来了不纳粮。
近现代外国有个美术落榜生,于是......
与之相同,北宋也有一个落榜生,还是赵祯这一朝的。
他屡次科举,结果进入殿试之后,被刷了下来。
想要参军入伍,结果因为长相抱歉,被人说有辱军威,又被拒绝。
一怒之下,此人投靠了当时尚未立国的西夏,被李元昊赏识。
他辅佐李元昊立国,并在好水川大败宋军,战败士卒的尸首枕藉千里。
得意的此人写了首诗嘲讽北宋君臣:夏竦何曾耸,韩琦未足奇。满川龙虎撵,犹自说兵机。
自此之后,为了避免像这样的人投靠敌国,因此北宋有了殿试只排名,不黜落举子的规矩。
这个人写诗嘲讽北宋的人,名叫张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