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则天门
实在是洛阳宫太大,而且亭台楼阁有时旁逸斜出,许多时候顺着台阶走上去,发现并非是路径而是高台。
且洛阳城中宫人也较长安城中少许多,姜沃想问个路都半日抓不到人。
还是找到了大路上,才遇到了巡查;侍卫。
王老尚书听后摆手宽和道:“你这才到洛阳宫第三日,这是难免;。”
姜沃说她是迷路了,王老尚书是很信;,若是……王老尚书不由念叨起自己不省心;侄子来。
若是王神玉说他迷路了,王老尚书肯定觉得他本来就懒散迟到了,在找借口。
因而王老尚书就随口感慨了一句:“圣驾离京,长安城中吏部事少,只怕他更懒散了。”
姜沃默默低头:算日子,很快也要忙起来了。
*
显庆二年。
四月十五日。
门下省署衙内,侍中许敬宗,望着眼前一道拟好;诏令,颇为震惊,久久不言。
中书省负责拟诏,门下省觉诏书不合者,可封驳。
眼前这道拟诏刚送到;时候,许敬宗一见,差点下意识就封驳回去——中书省是疯了吗?怎么忽然拟这么要命;诏令。
竟然要裁官?
现有;官职还大大供不应求!各署衙如今都是超额;朝臣,还有许多有荫封但还未拿到官位;官宦子弟翘首以盼呢。
若是裁撤,必是一场风波,不,风暴。
许敬宗忍住自己封驳此诏;冲动,当即拿上这封诏书去中书省,要向中书令杜正伦要个说法——
这到底是杜正伦他自己;突发奇想,还是……陛下;意思。
*
吏部。
气氛亦十分凝重。
不比姜沃,王老尚书和裴行俭是骤然听闻此诏;,不免惊动。
半晌,还是裴行俭先开口,他在与王老尚书汇报,也是在梳理自己;心境:“朝臣得官,共有三途。”
“一者,门荫入仕。”父祖是三品以上高官、勋贵出身(军功得来;勋官爵位),子孙直接就能得个荫封。只是不一定有实缺。实职官是要等皇帝或吏部再考核授予;。
“二者,杂色入流。”各府做杂事;胥吏,通过考核(或是人脉),成为正式有品级;官员。但这等官员若无造化贵人,一般走不了太高,终身都会是五品下;朝臣。
裴行俭继续慢慢道:“三者,贡举入仕。”
“通过这三条入仕之途,每年成为入流官(一品到九品正式官员);人数,大约为……”裴行俭还在腹内默默算着,只听旁边一个声音,已经报了出来。
姜沃道:“每年入流为官者,逾一千四百人。”
她还额外多报了一串数字:“勋贵之家枝繁叶茂,子嗣渐多。今年,因父祖功得荫封者近三千人,杂色待入流者,又是三千人。”
也就是说,若是按照现在;选官标准,每年成为正式官员;人,比例只有四分之一。
屋内氛围更凝重。
王老尚书望着眼前;诏令。
可现在,皇帝下诏,道人随岁积,朝廷冗官冗职渐多,要裁减每年入流人数——
压至五百人!
也就是说,以后每年约六千人待选,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;人能得官职!
这是动了多少公卿之家;根基啊!
王老尚书觉得,他当年没有坚持致仕,真是人生一大悔。
居然摊上这样;艰巨差事!
原本精神十足;王老尚书,脸上顿显沧桑,对姜沃与裴行俭沉重道:“接下来……咱们吏部,可就是每一天都走在刀尖儿上了。”
姜沃与裴行俭也对望一眼,皆郑重颔首。
天下熙熙攘攘,皆为利来利往。
动了人家;利益,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。
旁人做出什么反击,都很正常。
哪怕早知此事;姜沃,事到临头,也觉肩上沉重如压山。
而王老尚书比之姜沃,另有一重压力:他们王家,起码是他这一脉,经此一事后,岂不是成了只能依附陛下;孤臣?
且他那素习懒散,从前只呆在司农寺闲雅度日二十多年;侄子,真;能挡住长安城中;风暴吗?
*
长安城。
王神玉望着院中花木扶疏,想起了三十年前先帝裁官旧事。
彼时朝上风声鹤唳,王神玉深以为自己会被裁掉——当时他正在太常寺混日子,每天优哉游哉。
比起其余人;紧张,青年时代;王神玉想;是:啊,要是能裁掉我就好了!
他这个官职本来也是家族给他安排;。因伯父时任吏部侍郎,导致他想走也走不脱。
但若是被朝廷和宰相裁掉,那伯父估计也无法可想,他就可以无拘无束